《感恩老師的古詩100首短篇》屬于詩詞大全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送參寥師(宋代-蘇軾)
上人學苦空,百念已灰冷。
劍頭唯一吷(xuè),焦谷無新穎。
胡為逐吾輩,文字爭蔚炳?
新詩如玉屑(xiè),出語便清警。
退之論草書,萬事未嘗屏(píng)。
憂愁不平氣,一寓筆所騁。
頗怪浮屠(tú)人,視身如丘井。
頹然寄淡泊,誰與發(fā)豪猛?
細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閱世走人間,觀身臥云嶺。
成酸雜眾好,中有至味永。
詩法不相妨,此語當更請。
2、木蘭花慢 酬宋煉師贈梅(元代-胡祗遹)
愛清香疏影,問誰識,歲寒心。稱月底溪橋,水邊籬落,雪后園林。
仙家亦憐幽獨,美玉堂、溫水靜相尋。寫影華光醉墨,招魂和靖清吟。
陶潛官罷杜門深。門客欲誰臨。謝攜酒扶花,敲門見過,一洗塵襟。
揮毫徑酬雅意,拚醉來、忘卻雪盈簪。更結松筠高會,從渠桃李繁陰。
3、送洞陽楊鍊師東游(元代-梁寅)
水洞山人泛海槎,東游聊看赤城霞。仙衣新理薜蘿蔓,野飯兼餐松樹花。
自向名山窺玉簡,羞干卿相論丹砂。錢塘月下西飛鶴,定有尺書先報家。
4、鄭蒙泉煉師子午谷圖(元代-郯韶)
子真今住子午谷,乃在蛟門西復西。
繞屋長松落晴雪,倚天絕壁立丹梯。
春回大壑三芝秀,月滿空山一鶴棲。
歸去看圖望瀛海,定應沐發(fā)候天雞。
5、行香子 遇師(金朝-王處一)
定八年間,得遇重陽。感真慈、訣破心王。清中誘化,靜里斟量。見紫霞生,祥風至,聚云光。洞也抱一無離,應物圓方。喚東牟、得道嬰郎。丹成果滿,披掛霓裳。便風三清,朝玉帝,曾行香。
6、送柳鍊師歸臺山(金朝-李龏)
月照秋塵三丈飛,破囊攜藥下黃池。仙家不數人間事,瀑布橋邊憶看棋。
7、度章水道中戲用城字韻呈駒甫師川(宋代-李彭)
楚波不動晚山青,顧兔西來照我行。野鳥鉤辀如有意,漁歌欸乃亦多情。
湖邊倒載思山簡,機上回紋念始平。欲覓澄江如練句,乞靈須向謝宣城。
8、宿靈鷲瀾師房(宋代-釋文珦)
清泉繞砌流,境界極深幽。
有客暫投宿,羨君長此留。
詩成云滿磵,人靜月當樓。
忽聽清猨嘯,南山山樹秋。
9、謝師厚挽詞三首 其二(宋代-韓維)
論文滿樽酒,別恨幾筒詩。不謂相思久,終無一笑期。
地卑傷賈誼,冢近得要離。尚有芝蘭秀,風流未覺衰。
10、禮韶國師塔(宋代-釋居簡)
不到通玄頂,如何見國師。了無心外法,喪卻目前機。
法眼那知此,天臺復讖誰。三峰高岌岌,孤塔更巍巍。
11、頌古十四首(宋代-釋師體)
妙峰孤頂無知識,百十城游喪善財。
樓閣若遲彈指見,分明有眼不曾開。
12、頌古二十九首(宋代-釋師體)
杖林山下竹筋鞭,憍梵缽提舌拄天。
群黨元來諱空手,起家消息在荒田。
13、達磨贊(宋代-釋師體)
萬福西來老骨撾,不遵行止渡流沙。
被人打落當門齒,啞子依前吃苦瓜。
14、寄空憚師(宋代-曾幾)
江西句法空公得,一向逃禪挽不回。
深密伽陀妙天下,無人知道派中來。
15、公安早發(fā)(宋代-師嚴)
去國秦公子,窮途阮步兵。
別離如昨日,豪杰畢平生。
江月為誰好,巴船何處行。
高秋伴搖落,早發(fā)若為情。
16、代人上師垣生辰(宋代-仲并)
已聞鼙鼓靜邊陲,初見絲綸寵帝師。
寰宇一新周禮樂,廣庭重用漢威儀。
江南江北無他事,春后春前更此時。
舉盞上公千歲壽,賡歌永贊舜無為。
17、因來詩有題橋之句呈陸農師 其二(宋代-孔平仲)
口吐絲綸一代英,央央旌旆發(fā)神京。小堂且作蕃宣守,寸晷昔聞弦誦聲。
耳白于顏君有譽,言藏之默我無營。呂溪傅野何須出,山野嫌人問姓名。
18、總持師示近詩一軸輒次最后神字韻梅花一篇(宋代-李光)
水邊難睹似梅人,且看垂垂一樹新。獨許玉妃陪寂寞,可須青女助精神。
傳杯冷艷愁聞笛,入戶幽香已報春。抽盡空花經月雨,此心那復住根塵。
19、次韻答趙之源仍簡演師(宋代-王灼)
年年春事寄征鞍,一笑歸來已強顏。
但得從今千日醉,寧論自古四并難。
憐君不怕憑烏幾,顧我猶知愛碧山。
應許相攜學寒拾,同參饒舌老豐干。
20、偶至劉少師園二首 其一(宋代-葉夢得)
葉底黃鸝一再鳴,故知久住識人情。習家池館元無禁,應笑山公自懶行。
21、毅師以次卿詩編見示以二詩還之 其二(宋代-周紫芝)
人物忽掃地,風流誰復知。子猷心愛竹,摩詰少能詩。
疇昔山林意,殘年喪亂悲。明珠在滄海,好句莫多遺。
22、用李參政韻并錄寄舟峰師四首 其一(宋代-曹勛)
峙玉層冰瑩肺肝,秉鈞風節(jié)素巖巖。交河諭旨師無戰(zhàn),榆塞宣恩俗舊銜。
成算已功休大樹,洞章詠志發(fā)幐緘。斯篇疾讀林宗意,快甚長風破浪帆。
23、次韻師厚病間十首(宋代-黃庭堅)
謝公蒔蘭苕,真意付此物。
惠然風肯來,香為一披拂。
遙知醉吟姿,黽勉向朱紱。
搘筇橘柚黃,僧屋對像佛。
24、寄孫傳師著作(宋代-秦觀)
上林池御富春風,十里宮青錯御紅。
應與少年修故事,誤隨游轂柳花中。
25、陪韓院長韋河南同尋劉師不遇(三字分韻,牟得同字)(唐代-竇牟)
仙客誠難訪,吾人豈易同。獨游應駐景,相顧且吟風。
藥畹瓊枝秀,齋軒粉壁空。不題三五字,何以達壺公。
26、送晊師(唐代-張籍)
九星臺下煎茶別,五老峰頭覓寺居。
作得新詩旋相寄,人來請莫達空書。
27、孫師鄭以感逝詩徵題詩分甲乙二集辛亥后不仕者入甲集出仕者入乙集大半亦我?guī)熡岩捕?其一(清代-夏孫桐)
載鬼一車逢故友,北江奇語劇堪悲。山陽笛與西州淚,況際滄桑此一時。
28、寄本師空老和尚兼呈天大師(明代-羅賓王)
年來長下獄,不負獄中燈。此地人誰到,懷師道益增。
敢無慚羑里,猶恐愧孫登。盼盼慈光上,巢云定幾層。
29、題翁文恭公家書遺札為孫師鄭吏部作(清代-左紹佐)
韋平家世燕許筆,文采風流俱第一。臨池灑翰自天性,精能上與顏楊匹。
水鏡衡才玉尺量,陰陰桃李在門墻。君稱提瑟升堂者,我亦追隨弟子行。
蓬萊浪高引舟處,何期海畔生童桑。家書乃在歲丁丑,舊學甘盤資啟牖。
湖山收身早在念,淡泊豈落疏傅后。處人骨肉良大難,升沈有數非偶然。
身后易名無溢美,此心皓月當中天。平生一掬羊曇淚,東城寂寞回車地。
泰山流落只毫芒,后五百年彌珍貴。
30、季顏師顏謫齊州以詩寄之(宋代-范正民)
歷下故人今何在,音書久已隔寒暄。多年別后紛紛事,何日樽前細細論。
忍見風霜摧羽翮,空教江漢瀉詞源。圣朝寬大超前古,即有恩光照覆盆。
31、讀沈道初煉師詩稿(清代-水上善)
醉后簾垂人寂靜,夢馀香裊意蕭騷。新詩莫與他人讀,只恐西泠紙價高。
32、挽梁文忠?guī)熑?其一(清代-曾習經)
圣敬方躋日,還需啟沃人。慭遺艱一老,可贖憚千身。
精爽須眉在,憂危事跡陳。獨弦先十載,敢復詫吟呻。
33、臥云室(師子林十二詠)(明代-申屠衡)
童子愛白云,閉置密室內。
不如放令出,去住得自在。
34、得孫大行書貺口號致謝介師閣老嘗許表先祖知縣墓舊同門下兼致懇懷(明代-符錫)
斷鴻疏雨滯茅堂,忽道書來自帝鄉(xiāng)。老父弱兒兼致問,綵毫云葉并能將。
山深病我疏狂久,朝退憐君應接忙。尚倚皇華速臺制,敢忘千古照南岡。
35、聽輔師彈南薰(元代-陶宗儀)
深村隔疏雨,一塵飛不到。輔師抱古琴,叩門忽遠造。
解囊理冰絲,下指即高妙。涓涓流水心,楚楚南風操。
聲希意自足,味淡趣自奧。別去殊可人,溪頭送清嘯。
36、中丞滕師入越賦賀(明代-胡應麟)
十萬貔貅候羽旗,登壇橫槊賦成時。頻年漢闕絲綸下,此日轅門號令馳。
大海潮生強弩合,平湖波煖畫船移。丹青第一麒麟上,肯數班侯骨相奇。
37、哭林非齋師師與羊城爭立督戰(zhàn)三水赴汨羅之召八首 其一(明代-謝元汴)
誰將孤掌臂蓮條,造物致人匪不堯。庭裔蛟糜欣佩芷,東山銶斧惡聞鸮。
仲華已識劉文叔,尹氏猶爭王子朝。禮義州前虛一左,未煩宋玉賦魂招。
38、秋雨訪李鍊師(明代-李夢陽)
便靜尋丹侶,飛梁度赤城。洞花含雨落,階鶴下松迎。
云霧生仙袂,秋寒咽鳳笙。余情會浩蕩,先品步虛聲。
39、故少司馬楊師邀游城南別業(yè)四首 其四(明代-王世貞)
高枕衡漳十四春,尊前論舊各憐身。何當絳帳傳經客,也是青門學圃人。
一醉鄉(xiāng)心時自起,五湖秋事未全貧。少微中夜應難辨,來日風塵礙角巾。
40、謝子安之江右求葬師 其一(元代-黃鎮(zhèn)成)
千里間關覓葬師,青山多在白云西。秋風滿道吹紅葉,何處逢人問楚溪。
41、送南昌玄妙吳大節(jié)鍊師編書之上清 其一(明代-胡奎)
青天白云如白龍,送爾上謁蓬萊宮。誰言肉重不騎鶴,我識神清能御風。
丹篆云霞從地出,玉壇星斗與天通。蕓窗駒影良可惜,清夜好分官燭紅。
42、題丁元善鍊師陽明樓(元代-貢師泰)
賀老家西百尺樓,好山多處稱仙游。丹光散作霞千縷,劍氣吹成月一鉤。
窗外鶴歸遼海暮,袖中龍起鑒湖秋。道人久直黃金殿,可使歸來雪滿頭。
43、逢謝師直(宋代-梅堯臣)
昔歲南陽道中別,今向華亭水上逢。
把酒語君悲且喜,流光冉冉去無蹤。
44、和曇穎師四明十題·偃蓋亭(宋代-梅堯臣)
既將茅覆檐,復有松為蓋。
五里入山時,憩此得寒籟。
曾無康樂游,但見云衲會。
45、留別王元治師中譚純益三首(宋代-胡寅)
欲步夷途盍近思,行尋捷徑卻成遲。
大弨不必穿楊葉,古樂何曾唱竹枝。
須信孔門無用賦,也知高叟漫為詩。
功名易立書難讀,努力當乘少壯時。
46、奉送浙東德師侍御罷府西歸(唐代-皮日休)
建安才子太微仙,暫上金臺許二年。形影欲歸溫室樹,
夢魂猶傍越溪蓮??諏⒑T聻榫┬?,尚使樵風送酒船。
從此受恩知有處,免為傖鬼恨吳天。
47、寄白石師(師無名,常居白石谷中,因為號)(唐代-姚合)
白石師何在,師禪白石中。無情云可比,不食鳥難同。
屨下蒼苔雪,龕前瀑布風。相尋未有計,只是禮虛空。
48、七月甲午師次橫州(清代-鄭孝胥)
西來飽聽郁江聲,看到山平水亦平。論世始知異形勝,因才誰可共功名?
炎風含毒秋前厲,嶺月懸愁夢外明。會有云霓償眾望,先聲應以動邊城。
49、太祖皇帝師次陳橋受天命協人情為圣皇武(宋代-崔敦禮)
圣皇武,憺顯幽。震逾恭,翼微周。帝下顧,民喔咻。糜沸鼎,汎橫流。
否其復,飛龍秋。挽天弧,建神矛。振汩陳,遏虔劉。漭然施,鴻祐休。
熯以濡,羸者瘳。御皇極,凝前旒。遍臚歡,蕩岱丘。
50、小師慧清游山(宋代-釋子益)
行腳不遇人,不如屋里從。
那事本現成,何須外邊討。
東行西行,驀忽筑著腳指頭。
定笑玄沙,錯認橘皮喚作火。
51、浪淘沙 奉懷子嘉師(清代-榮光世)
烽火遍西東,凄絕芳叢。幾回翹首綠陰中。誰使只清明早了,歸卻詩翁。
煙縷系深衷,鯉信難通。天涯何慮嘆飛蓬。楊柳依依花不語,也憶春風。
52、天平矼入師子林(清代-汪徵遠)
深松寒白石,僻路到人稀。仰見高峰頂,孤僧采藥歸。
云多從杖起,鳥不上山飛。薄暮一聲磬,猿公來款扉。
53、原韻壽王一如師七十 其二(清代-汪怡甲)
雙扶鳩杖慶長春,定是仙橋降謫神。槐澤爭傳三世舊,菊香競薦一杯新。
從來里巷推名宿,況有文章壽此身。籠就碧紗珠玉滿,樗材愧乏雅懷伸。
54、衍師見和因再次韻(明代-童冀)
少年一鼓氣方作,出語驚人走冰雹。詞林無日不吟哦,騷壇有敵皆奔卻。
怵心劌腎良亦苦,抵掌掀髯方自樂。中年始悟學術偏,閉門默坐聽息肩。
徒知出處亦漫爾,未信行藏非偶然。耕田而食鑿井飲,豈有奪攘并矯虔。
暮年忽作弦上箭,楚水吳山得相見。孤帆一日下渚溪,十年不睹廬山面。
今年又復上燕山,回首家山路逾遠。東林邂逅逢遠公,常時慰我憂心忡。
祗園共踏寒月白,禪林許看春花紅。客鄉(xiāng)慎勿生嘆慨,老境情懷須自戒。
萬里休嗟路遠遙,百年但愿身長在。秋風旋雁將南飛,尺書先報云山知。
明年春雨黃獨肥,釀泉待我山中歸。
55、長安新街成次師邵韻(明代-顧清)
七寶宮城玉斧修,斬新天路快同游。平看白日行龍角,近覺青山在馬頭。
禹甸會來凡幾譯,康衢歌罷已千秋。何當四海均如此,水宿云飛各自由。
56、玉融潘源潤師事黃山陳平叔師歿哀甚以訃音來告余答詩且寓傷悼之意云 其二(明代-王恭)
流水孤云無見期,屋梁殘月夢中悲。憑將一掬清秋淚,灑向黃山舊墨池。
57、師召在內直誤系牙牌角帶以去再贈一首(明代-李東陽)
倦摩雙眼出長安,束帶懸魚總誤看。裝飾不嫌非異物,標題猶喜是同官。
酒防大白狂時換,腰愧休文病后寬??靶τ裉脜苍捓?,向來詩筆幾曾乾。
58、予與劉君師魯為文字交十有四年而固未嘗相識也茲過武林偶遂良覿有喜而賦(元代-黃溍)
邂逅神交十載馀,青楓落月幾愁予。何言此日同傾蓋,勝讀平生未見書。
天上玉堂容可到,山中金匱得長虛。故多馀事宜商略,可待秋風怨索居。
59、小師正恭寫松源掩室并師山行圖請贊 其一(宋代-釋心月)
父前行,子后隨。不肖孫,愚且癡。三昧門,各自知。入深村,草離離。
風前翻憶老楊岐。
60、送無灰酒周馬師口占三絕(宋代-劉宰)
乞得閒身荷對朝,舊棲佳處日逍遙。
卻憐赤壁歸來日,歌舞樽前祗小喬。
61、與行肇師宿廬山棲賢寺(宋代-釋惟鳳)
冰瀑寒侵室,圍鑪靜話長。
詩心全大雅,祖意會諸方。
磬斷危杉月,燈殘古塔霜。
無眠向遙夕,又約去衡陽。
62、題軫師房二首 其二(宋代-張耒)
銅瓶布衲出塵埃,疏瘦風標日一齋。門徑蕭然更無事,生螢飛鴿及時來。
63、寄白云庵趙鍊師(元代-耶律鑄)
郊園日涉應成趣,遠謝囂氛思不群。罨畫溪邊扃岫幌,碧桃花下列仙班。
千年往事隨黃鶴,一片閒心伴白云。縱倚風書徵不起,可無芳信寄王孫。
64、次師川韻喜雨呈彥章 其一(宋代-洪芻)
綠塘深漲雨,紅芰靜舒花。臥上三竿日,晴喧兩部蛙。
老饕猶善飯,水厄怯逢茶。擬到新池畔,來尋謝客家。
65、貽韋鍊師(唐代-儲光羲)
精思莫知日,意靜如空虛。三鳥自來去,九光遙卷舒。
新池近天井,玉宇停云車。余亦苦山路,洗心祈道書。
66、依韻酬謝尊師見贈二首(師欲調舉)(唐代-齊己)
南國搜奇久,偏傷杜甫墳。重來經漢浦,又去入嵩云。
舊別人稀見,新朝事漸聞。莫將高尚跡,閑處傲明君。
岳頂休高臥,荊門訪掩扉。新詩遺我別,舊約與誰歸。
賢路曾無滯,良時肯自違。明年窺日窟,仙桂露霏微。
67、和朝回與王煉師游南山下(唐代-白居易)
藹藹春景余,峨峨夏云初。
躞蹀退朝騎,飄搖隨風裾。
晨從四丞相,入拜白玉除。
暮與一道士,山尋青溪居。
吏隱本齊致,朝野孰云殊。
道在有中適,機忘無外虞。
但愧煙霄上,鸞鳳為吾徒。
又慚云水間,鷗鶴不我疏。
坐傾數杯酒,臥枕一卷書。
興酣頭兀兀,睡覺心于于。
以此送日月,問師為何如。
68、代宋州將淮上乞師(唐代-耿湋)
唇齒幸相依,危亡故遠歸。身輕百戰(zhàn)出,家在數重圍。
上將堅深壘,殘兵斗落暉。常聞鐵劍利,早晚借馀威。
69、涵秋亭小憩懷師十五南塘(清代-翁照)
疏林過微雨,返照明殘滴。獨立野亭中,蕭然起寒色。
澄湖落雁斜,古渡啼鴉寂。不見遠歸人,楚天淡秋碧。
70、奉題時帆先生溪橋詩思圖用覃溪師韻 其二(清代-江德量)
拈題邇英閣,親度御毫曾。地回依香案,歸遲擁院鐙。
登臺看袞袞,執(zhí)卷尚兢兢。笑問源頭水,生寒可勝冰。
71、奉題時帆先生溪橋詩思圖用覃溪師韻 其一(清代-江德量)
水流云在意,同此證初心。選石坐春晝,惜芳穿故林。
別驚詩力健,豪忘酒杯深。得句時還讀,瑯瑯和素琴。
72、聽孫鏈師琴(宋代-方回)
名畫元不出畫工,善書決不屬書史。
子春伯牙非伶官,古能琴者必君子。
枕流漱石今孫郎,電眸冰齒霜髯張。
灑埽書室焚古香,信手為吾調宮商。
琮琮琤琤泉落澗,嗈嗈喈喈鴻度漢。
從容整暇未肯忙,小俟吟猱觀抑按。
急如快劍斫蛇分兩截,琉璃瓶碎玉簪折。
似有鸞膠再補完,細視冰弦元不絕。
又如電走雹飛驅霹靂,老樹百丈龍爪入。
得非獺髓滅瘢痕,依舊烏桐凈如拭。
睥眺黠鼠伏貍奴,殺機一動與之俱。
鷹揚頗類師尚父,牧野秉鉞行天誅。
臨河而聞殺鳴犢,曳輪不往反乎覆。
許由不受堯天下,一瓢雖無吾亦足。
圣門此意傳不傳,耿耿精靈月在天。
孫郎何處得授受,長江秋霽印嬋娟。
五音本無根舌齒,六律發(fā)揮憑手指。
音律之外求七情,萬變悉從心上起。
孫郎胸次夫何如,貯儲古今萬卷余。
孰謂七弦軫上之神圣,不本二尺檠邊之功夫。
少年學琴欲學渠,勿但彈琴當讀書。
73、虛齋為四明王鍊師賦(元代-乃賢)
乘槎昔過榑桑東,黃云慘淡浮青空。雙龍倒挾兩珠樹,六鰲戴出三神宮。
絳闕瑤臺壓秋水,箾韶九奏鈞天里。霓旌雜沓擁群仙,霧織衣裳云織履。
緱山王子學長生,翩翩跨鶴游蓬瀛。露下瓊林翠裾薄,風清碧落鸞笙鳴。
白月團團夜深起,清光倒射滄溟底。丹崖石壁轉頭空,一色玻璃三萬里。
百年變滅如春煙,海波生見成桑田。銅爵華磚土痕蝕,玉魚金盌人間傳。
昨日逢君灤水上,握手高歌成慨慷。山齋何日賦歸來,坐看孤云起青嶂。
74、送黃鍊師絕句二首 其二(元代-吳景奎)
葛洪井畔煉丹成,手把芙蓉禮太清。更覓緱山王子晉,碧桃花下聽吹笙。
75、師林十二詠 其九 玉鑒池(元代-王行)
方池開玉鑒,炯炯湛虛明。瘦影休煩照,心涼已共清。
76、贈周景遠田師孟(元代-趙孟頫)
與子同客帝王州,一日不見如三秋。風高氣肅雁聲急,天青日暖蛛絲游。
籬下黃花為誰好,水邊紅樹令人愁。世間萬事可撥遣,日日痛飲醉即休。
77、呈瑗仲師(近現代-嚴古津)
春日林際講時鐘,多少英才入彀中。自有經綸堪命世,被人強喚作文雄。
78、蒲中八詠為師巖卿賦 其四 首陽晴雪(元代-陳賡)
天風吹瓊瑤,自冒首陽頂。欲和采薇歌,千山凍云冷。
79、張拱垣南師山莊(清代-魏一鰲)
一水下園蔬,千山環(huán)敝廬。曉云填斷嶺,暮鳥喚歸鋤。
樹蔭天疑雨,沙明蟲著書。無勞知魏晉,午夢正蘧蘧。
80、訪劉伴霞鍊師不值(清代-高景光)
擬親古鏡照心心,來訪仙人紫府深。紅棧青岑凹凸畫,云衣月幌短長吟。
叩門穩(wěn)臥松間鹿,放艇空張花下琴。兩到山中不相見,臨風搔首憶劉沈。
81、倦尋芳 和彊師韻(清代-楊玉銜)
檐陰閣雨,簾隙梳煙,庭戶催晚。繞樹歸鴉,戢戢欲棲還散。
西崦斜陽鶗鴂苦,東風殘信蘼蕪怨。問天涯、王孫何處,春隨人遠。
卜心事、燈花無語,百感孤單,鴛被羞展。陡憶前歡,已等棄余秋扇。
客路歧多關塞黑,長門事去文章殘。夢方圓,又叢鐘、聲聲驚斷。
82、水龍吟 寄題岑學呂師尚室雙牛圖(清代-楊玉銜)
長林豐草生涯,落花香著高眠地。讀書掛角,觸墻成字,詩鳴宮徵。
文繡何榮,泥涂何辱,生防燒尾。記五羊舊夢,服箱負軛供鞭策,從穿鼻。
犁雨耕云非計。望吳蟾、驚心喘氣。騎來步穩(wěn),清泉白石,犢孫游戲。
飯飽菰蒲,醍醐酣足,雪山開士。喜銀河寫照,機邊織女,正牽牛會。
83、鄧六訓導應南皮尚書師聘將之武昌內子制詩扇送行為寫楚山補空贈題 其二(清代-諸可寶)
乘興西行訪故人,開堂都講禮分賓。敢如嘉淑能酬唱,況復潘楊是世親。
楚客相思煙浪闊,吳天已過石槐新。祇余削牘猶從事,未撲襕衫十斗塵。
84、和執(zhí)中寄師厚同年 其一(宋代-彭汝礪)
千載風云慶一逢,枯榮相望百年中。雪霜松檜材先老,泥土驊騮路未通。
顏子奚慚一簞食,阮生不是哭途窮。春游取次吟花藥,枉負燈窗翰墨功。
85、禪人寫師真請贊 其二十六(宋代-釋慧遠)
普證作此像,是相故非真。虛空無背面,露柱倒生根。
傍提正按低叉手,獨掇單提高打躬。佛魔削跡,凡圣泯蹤。
雨過云山空漠漠,日高花影亂重重。
86、遼陽張教授升謫寓隆慶為社學師以詩見寄次韻奉答(明代-倪謙)
新篇詞藻發(fā)春榮,遠慰羈懷見舊情。道比曾參猶受謗,跡同康伯且逃名。
一窗晚黛供吟笑,滿座春風屬化成。隨遇悠悠皆自得,莫論隆慶與襄平。
87、寄懷雒陽翟座師(明代-溫純)
清時何事拂衣回,咫尺門墻望眼開。一自掄才稱國士,遂令增價向金臺。
灌園戶外真羅雀,結社花前共舉杯。他日經過聞鯉對,春風滿座尚徘徊。
88、上伯井亭(宋代-釋師觀)
曹源一滴水,散作人間瑞。
茫茫宇宙中,幾個知慚愧。
89、雍千秋有東巖詩信師古和之矣次其韻(宋代-侯賓)
洼山插曾云,古詩蔭修柏。瑯玕繚疏垣,為供窗戶碧。
地靈輕俗駕,盡掃塵埃跡。一新堂殿容,共詫今勝昔。
朅來廁嘉踐,深衣曳方舄?;摹跽稀躏L,積潤蘚侵壁。
可人茶供甘,乳竇出寒液。□龕明石像,斷碑摸鐵畫。
湍江激崩岸,道路幾更易。群山碧參差,眼境多克獲。
窮幽老不能,負我登山屐??窀钃敉賶?,醉墨紛狼藉。
90、走筆寄師川三絕 其三(宋代-洪朋)
官閒無事好飛觴,醉里吟詩想得忙。見說京江水清滑,只今誰是杜秋娘。
91、游東山和程大卿師孟(宋代-許將)
東山十里復溪流,遠客時時騁望愁。
泉近榴花深洞口,亭開獅子舊峰頭。
一州旂色天邊出,三館蕓香海上留。
南北共歌公所憩,獨嗟無計共英游。
92、病中寄休師三首 其三(宋代-郭祥正)
僧窗寄榻斷來車,一飯供盤只野蔬。癘鬼見侵寧有智,我今皮骨已無馀。
93、次韻元輿十絕 休師攜茶相過二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
世情彈指旋成塵,物外論交只與君。試揀松陰投石坐,一杯分我建溪云。
94、小師景用請贊(宋代-釋普寧)
要贊而無德可贊,要罵而無過可罵。
贊與罵不及處,大地而小能載。
95、空師欲游岳往訪山寺(宋代-趙汝燧)
聞師游岳去,打急訪高岑。躡屐若來晚,挑包不可尋。
山寒梅意悄,林茂鳥聲深。行住無非道,何須枉費心。
96、次韻孟師翰鳳兒花滴滴金 其一(宋代-張矩)
彩鳳與幽花,動植自形色。命名取肖似,造化何容力。
丹穴呈九苞,夜夢或吐白。未若秋中芳,榮悴了無跡。
97、送智門祥師便呈斯遠兄(宋代-趙蕃)
寺后溪亭我所開,春風應已長莓苔。
南州高士如臨賦,為把新詩寫寄來。
98、篙師編修近忽佞佛至誠且篤貽六絕句以諧之想發(fā)一軒渠也 其五(清代-全祖望)
勾甬禪枝遍四方,密公香火尚堂堂。明年可整東游屐,牙笏宮袍拜育王。
99、題玄和師仙藥室(唐代-楊衡)
山邊蕭寂室,石掩浮云扃。繞室微有路,松煙深冥冥。
入松汲寒水,對鶴問仙經。石幾香未盡,水花風欲零。
何年去華表,幾度窮蒼冥。卻顧宦游子,眇如霜中螢。
100、候夜行師七唱 其七(唐代-陳元光)
黃昏候夜到更闌,爆竺驚聞把劍看。士友同仇裘共敝,丈夫努力飯加餐。
星移物換鬢花白,月落參橫燭淚乾。怨女鸞孤來繞枕,征夫馬健不離鞍。
量弘宇宙無遺壤,令肅風霆欲裂山。義重同胞堪搏虎,身輕戰(zhàn)甲不號寒。
灰飛葭管陽初復,拍落梅花歌示殘。歌嘯未殘胡虜卻,東南取道夕長安。